新闻动态
News

身边的机器人同事

来源: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5-04-19 10:09:55

  ●功能:“慧眼”无人机V2.0是国内首款面向电力巡检的行业级微型无人机,具有雷视融合感知、导线级自动任务绕障、同机型中继通信和目标精准复拍等核心技术。搭配“慧眼”无人机充电机库在输配电线路精细化巡检、变电站巡检及应急勘灾领域已大范围的应用,并构建了国内电力能源领域最大的低空巡检系统

  ●功能:该机器人应用于南网供应链集团广东江村仓,在3D视觉单元和精准电气控制单元的赋能下,可抓起260千克铜芯低压电线,抓取能力居全网第一,并能在60秒内自动完成搬运、码盘等作业,相当于完成6人工作量

  ●功能:依托高精度仿人形设计,可实现360°无死角作业,快速灵活切换多种作业工具,高效应对不同作业场景。装备了适应全地形的运输式履带,通过自主学习的一体化模型算法,能及时、快速、准确地部署到现场,实现即到即用

  ●功能:能在站内实现自主导航、自主巡视。通过智能传感器监测到的信息,经后台分析,整理后能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并实时展示在巡检监控平台上,帮助运维人员精准把握站内的状况。系统还具备专业的算法能力,能够覆盖变电站常见的30类设备缺陷识别、9大类表计读数,有效满足巡检需求,辅助运维人员决策,助力变电站进一步向智能化、无人化发展

  ●使用场景:换流站现场一次设备可见光、红外识别;换流站可见光表计读数;现场一次设备缺陷识别

  ●功能:L4级巡检无人车等一系列智能装备的实践应用,实现昆北换流站不开箱机巡替代率96.88%

  ●功能:由“岸基指挥中心+无人艇+水下机器人”组成的海底电缆巡检成套设备可实现海缆地形地貌检测、定点埋深检测

  ●投入使用时间:2024年10月进入中试阶段,预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前投运●使用场景:变电、配电厂站室内外场景智能巡视、安监、作业等

  ●功能:采用3D激光雷达+深度感知系统,可完成环境的360°探测感知;具身智能,可自主强化学习理解、推理决策和精准控制能力;配备力控灵巧手,可模拟人手实现精准操作,适用于变电、配电厂站抓取、按压开关按钮及设备检测操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这几年,南方电网公司有不少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员工陆续“入职”,它们开始在输电线路巡检、变电站运维、供应链管理、海底电缆运维等场景中崭露头角。电网需要怎样的机器人?本期“特别策划”将带领读者走进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作场景,实地领略它们的十八般武艺。

  具身智能是指具有身体的智能,其机器大脑可以帮助决策,从而支配肢体能快速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一定的反应,核心在于实体设备与智能决策的深层次地融合。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使其具备感知、学习和与物理世界动态交互的能力,可用于电力生产、传输、使用等环节完成诸如运行维护、应急处置等任务的机器人,它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电力业务的有机结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电力巡检无人机保有量已超过20万架,轮式巡检机器人部署超过5000台,各类作业机器人应用超过2000台。机器人技术已大范围的应用于电力行业的运行维护工作,大多数都用在设备巡检,少量用于带电作业。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积极推出“慧眼”无人机、“擎天”机器人、“吠云”机器狗、“大瓦特”“哪吒”人形机器人、海底电缆水下机器人等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着力打造“天空地海”一体化智慧系统。

  机器人在架空线路、地下电缆及海缆等输电线路场景均有应用,其中架空线路的智能巡检无人机已基本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除了日常巡检功能,可以开展特种作业的无人机队伍也逐渐壮大,除冰、清洗及载重均可以轻松驾驭。除了无人机,遥操作带电作业机器人也横空出世,它可实现分身遥操作、多作业场景灵活切换。通过VR混合现实和遥操作技术,供电人员能在地面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精细化掌控,远程感知机械臂与设备、导线、障碍物的接触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同时,使作业效率提升80%。

  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发展迅猛,随着跨海输送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大,一批示范性海缆机器人相继上岗。近日,南网超高压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基于无人艇的海底电缆巡检机器人系统完成了一次海缆检测示范应用。该系统主要由岸基指挥中心、无人艇与水下机器人组成,是我国首个由无人艇作为工作母船,可实现海缆抵近检测的无人成套装备。相较于人工方式,单次海缆水下检测作业时间缩减超过40%。与此同时,广东电网公司牵头组建多学科交叉攻关团队,研发了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并完成了水下测试,其能解决旧有水下敷缆作业机器人海缆感知能力差、持续作业时间短等问题。该机器人还具有履带、雪橇行走能力和“搜寻—挖沟—敷埋”一体化作业能力,最大敷埋作业速度较原来提升了近一倍。

  眼下,大数据、物联网、通信、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运用,南方电网公司正逐步建成广泛连接、全息感知的数字电网,系统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水平明显提升,为电力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厚实可靠的数字底座。

  一般情况下,电力机器人都搭载了红外热成像、定位导航模块及声音、气体、温度等各类型传感器,以采集现场数据,监测设备和环境参数,判定状态,提供定制化服务,并执行复杂的编程任务。以变电站为例,这些功能让无人值守的变电站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功能,为南方电网99.5%的无人值守变电站组建了一支“智巡卫队”。纵观变电站机器人的发展历史,按照室内和室外场景分类,先后探索应用轮式巡检车、机器狗、无人机、轨道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

  最开始,四轮足的机器狗及机械臂在变电站应用较为广泛。应用于广东电网公司东莞供电局的全地形巡检操作四足智慧狗“吠云”是其中佼佼者,3年间已经历了3次迭代,相较于此前版本,2024年底上线“吠云—灵动”是一次“灵器开悟”转变。这次更新升级让“吠云”具备了轮足切换技术,能实现自主越障,还支持语音交互、自主记忆和优化步态策略,逐步适应更多复杂和特殊地形,实现变电站、输电线路、管廊隧道等多种电力场景巡检。

  变电站内设备复杂,四轮足的机器人无法覆盖站内的所有设备巡检。于是,电力科研人员萌生了在变电站里飞无人机的想法。这可不是一件易事。无人机在变电站里飞行,一旦撞上变压器或其他带电设备,会造成变电站停电的重大安全事故,这是不可容忍的。由南网科技公司研发的“慧眼”无人机凭借其高精度的智能航线规划、厘米级的定位技术、高可靠绝缘化设计以及实时感知避障的“绝技”,能自由且安全地穿行于变电站的室内外。目前,“慧眼”无人机已经实现行业领跑。

  据介绍,能适配电网工作环境的电力场景人形机器人正在各个电力业务场景开展试验应用。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研发技术日臻成熟,它们也将会正式入职,是我们机器人同事的一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控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觉得,这不单单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的策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品牌价值580.47亿 海康威视荣列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电子行业第一

  山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细则: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采用余电上网模式

  山西调整储能项目清单!新增2.41GW/4.72GWh、移出1.634GW/2.61GWh!

  山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采用余电上网模式

  山西调整储能项目清单!新增2.41GW/4.72GWh、移出1.634GW/2.61GWh!

  山西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 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

  储能60MW/120MWh!新疆哈密源网荷储600MW风电项目EPC储能系统工程采购

  山西晋中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 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

  广东电网公司2025年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数字工程)专项招标中标公示

  特高压英文缩写UHV。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 首……